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讓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不落空” 參評項目 輿論監督報道 (報紙) 體裁 系列報道 ? 語種 中文 作者 盧越、劉旭、蘭德華 編輯 蘭海燕、張偉杰、盧越 原創單位 工人日報社 刊播單位 工人日報社 刊播版面 法治新聞 6版 刊播日期 2021-09-09 到 2021-10-28 字數/時長 8189 字? 采編過程 當前,快遞小哥、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服務正在深度融入人們的生活。然而,由于平臺的用工形式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就業方式相對靈活,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面臨此前未曾遇到的情況問題。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 《讓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不落空”》正是在這一時期、針對現實難點推出的系列報道。本組報道共7篇,從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面臨的現實問題入手,聚焦靈活工時、薪酬體系、勞動安全、職業發展前景、勞動關系認定、權益申訴等多個領域,采訪了包括外賣員、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代駕司機、網絡平臺主播等在內的眾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從個人經歷或個案切入,深入報道他們面臨的最現實、最緊迫也是最突出的權益保障問題。從解決問題落筆,通過采訪多位法學專家、勞動法領域律師,深層次分析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問題目前面臨的癥結所在,從完善立法等宏觀制度層面,多角度探求解題思路。報紙刊發的同時,工人日報客戶端開設該系列報道專題,在客戶端界面首頁推出,并同步在百家號、學習強國平臺推送,總點擊量達301.8萬次。 社會效果 整組系列報道貼近現實,尋找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操作中既通過案例和細節,客觀呈現了勞動者面臨的最嚴算法考核、沒有工傷保險、不知是誰家員工等困境,又做到了筆觸理性,力求客觀平衡報道。報道通過專業人士之口提出,勞動法律應該正視新時代涌現出的這支勞動大軍及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正視他們遇到的問題,從推動新業態健康發展和保障勞動者體面有尊嚴、促進社會和諧的高度,盡快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制定勞動法典,系統性地解決其權益保障問題,引發學界關注。從直面問題到挖掘成因再到最后提出建議、上升到勞動價值的高度,系列報道比較完整地回應了當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心中的疑問和社會公眾的關切,并通過采訪深耕這一領域的專家、學者,專業地提出能解決問題同時平衡勞動者權益保障和新業態持續健康發展的針對性建議,力圖達到法治報道“幫忙不添亂”的效果。 該系列報道,聚焦的是勞動領域當下最現實的問題和勞動者當前最關心的權益,也是八部門《意見》中最關注的問題。這樣的選題策劃和布局,具有強烈的當下性,新聞性強,也進一步宣傳了《意見》的相關內容,很好地將現實困境與高層政策鏈接起來。 初評評語 《讓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不落空”》系列報道聚焦當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最關心關注的權益保障問題,具有強烈的當下性、新聞性。記者深入采訪眾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報道案例豐富、鮮活,具有典型意義。整組系列客觀平衡,在法治框架內探尋問題解決之道。該系列獲評工人日報2021年度十佳系列。
(主創人員)
(名稱和版次)
(作品簡介)
(推薦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