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
作品標題 |
為英雄而歌 |
參評項目 |
副刊作品 _報告文學 (報紙) |
|
|
體裁 |
? |
|||
|
語種 |
中文 |
|||
|
作者 |
吳綺敏 |
編輯 |
集體 |
|
|
原創單位 |
人民日報 |
刊播單位 |
人民日報 |
|
|
刊播版面 |
副刊,20版 |
刊播日期 |
2021-03-29 |
|
|
字數/時長 |
6269 字? |
|||
|
采編過程 |
此文是人民日報“大地”副刊去年新推出報告文學專欄“致敬革命前輩”的開篇之作。文章以優美的文筆、生動的故事、深沉的情感,記述了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志愿軍文工團戰士的奮斗人生。從報名參軍加入部隊文工團,到走上抗美援朝的戰爭前線;從在敵人的轟炸中,目睹戰友的負傷與犧牲,到化悲痛為力量,以更加大無畏的勇氣走進一個又一個“貓耳洞”,為每個洞里的戰士表演節目;從戰場上的無怨無悔,穿梭于炮火硝煙,到走下火線后的不離不棄,用畢生心血來編輯出版革命題材傳記作品、賡續與弘揚紅色精神……此文娓娓道來,詳實生動,為讀者勾勒了以胡德勤為代表的志愿軍文工團戰士血肉豐滿的形象,展現了革命前輩“艱苦就是光榮,堅持就是勝利”的情懷與擔當。而且,文章在深入采訪與史料爬梳的基礎上,寫出了“把文藝送上前線,能夠提升部隊士氣;當文藝來自前線,其穿越時空的生命力更能廣泛而持久地震撼人心”。這些文工團戰士,不僅為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付出了鮮血與生命的代價,而且以自己的記錄與創作,把英雄的形象與英雄的精神,傳播出去、流傳開來,廣泛而持久地影響到更多的人。此文是在向英雄致敬,向歷史致敬,向一種精神與情懷致敬。 |
|||
|
社會效果 |
文章發表后,人民網、人民網百家號、海外網、海外網頭條號、環球網、黨建網、中國軍網、中國文明網、央視網、中國新聞網、新聞聯播網、新民晚報百家號、騰訊、新浪、搜狐、網易、鳳凰,以及英中網、華僑快報(西班牙)、新西蘭聯合報、蘇里南中華日報、北歐時報、奮斗在意大利等海內外網站共200余家以及各類新媒體號轉載轉發。文章見報后,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網友紛紛留言稱贊。多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前輩對文章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文章的歷史記述視野開闊,真實感人,立意深遠,啟迪后人,史料價值與文學價值俱佳。有讀者在網上發表讀后感,指出此文寫出了抗美援朝戰場上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是對革命史料的保護、對革命精神的傳承。在人民網百家號中,此文有500多條留言,讀者紛紛表示:“記住他(她)們,是因為他們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銘記他們,是因為他們為了飽受凌辱的華夏兒女能夠有尊嚴地活著而浴血奮戰!緬懷他們,是為了警醒我們:牢記歷史,砥礪前行!”“血與火洗禮出老一輩志愿軍戰士愛國愛黨的忠誠,他們用一生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有擔當、有品質、有意義的人生。” |
|||
|
初評評語 |
《為英雄而歌》主題鮮明,厚重而角度獨特,以志愿軍文工團戰士血肉豐滿的形象,展現了革命前輩“艱苦就是光榮,堅持就是勝利”的情懷與擔當。文筆優美,故事生動,飽含深沉的情感,把英雄的形象與英雄的精神生動深刻地記錄下來,傳播出去,流傳開來,是“致敬革命前輩”的擔當之作,精彩之作。 |
|||
|
集體人員名單 |
||||
|
作者(主創人員) |
? |
|||
|
編輯 |
袁新文、董宏君、張健、虞金星、周舒藝、馬涌、張珊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