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廣播電視新聞訪談節目、新聞現場直播、
新聞節目編排參評作品推薦表
|
標 ???題 |
《我的四十年--許振超·工匠精神的踐行者》 |
參評項目 |
電視新聞訪談 |
||||
|
體 ??裁 |
? |
||||||
|
語 ??種 |
中文 |
||||||
|
播出頻率(道) |
青島電視臺 新聞綜合頻道 |
播出單位 |
青島市廣播電視臺 |
||||
|
刊播欄目 |
《今日會客廳》 |
節目時長 |
25分鐘 |
||||
|
播出時間 |
2018年 12 月 21 日 22 時 |
||||||
|
作者 (主創人員) |
集體(王文科、王紅梅、劉艷妮、榮曉通、楊靜靜、宋鵬、于杰、王子強) |
編輯 |
榮曉通、郭娟、劉艷妮 |
||||
|
作品 簡介 |
在2018年12月18日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固機高級經理許振超,作為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并獲頒改革先鋒獎章。青島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節目編導經聯系溝通和精心準備,在大會召開前夕赴青島港對許振超及時進行了獨家訪談,并在大會召開后及時播出本期訪談節目。 本期節目緊扣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選擇典型人物講故事、談感受。在訪談中巧妙地使用了明、暗兩條線。“明線”是許振超講述自己40年來由“工人”成長為“工匠”的經歷,以點帶面地展現出改革開放以來產業工人技能素質、社會地位、生活質量等各方面發生的變化;“暗線”則是改革開放40年來青島港如何由支線小港成長為世界第七大港的發展歷程,以及青島這座城市所發生的巨變。節目在傳統訪談形式中加入了記錄手法,大量使用上世紀80、90年代的視頻資料,并有機地融入了主持人視角的講述。 本期訪談在青島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青島人民廣播電臺FM107.6和“藍睛”客戶端等網絡平臺全媒體播出,產生較大社會反響,許多網友留言表示“看過節目后備受鼓舞,深感振奮”。 |
||||||
|
推薦理由 |
1、節目主題突出,有較強的新聞時效性。抓住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召開這一重大主題和節點,選取受到大會表彰、來自青島的改革先鋒——許振超并對其進行專訪,通過這一典型人物談工作及生活經歷,講述改革開放的精彩故事。 2、節目內容生動,具有較強的引導力感染力。許振超作為訪談對象,話語自然樸實、情感真摯飽滿,在講述中將個人的成長命運與青島港的事業發展、與改革開放的大潮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展現出新時代產業工人愛崗敬業、勇于創新、奮斗逐夢的時代精神。 3、節目層次分明、敘事流暢,表現手法多樣,制作精良,大膽地采用主持人講述與訪談交叉進行的表現手法,令人耳目一新,使訪談主題更加突出鮮明。 ? |
||||||
|
初評 評語 |
《我的四十年--許振超·工匠精神的踐行者》是一個以典型人物為切入點,講述改革開放40周年巨變的好節目。許振超是一個老典型,如何讓老典型講出新故事,是此類節目的難點。訪談自然樸實生動,沒有搞“高大全”的套路,而是讓典型人物回歸勞動者、奮斗者本身,體現初心,令人動容。此次訪談·兼具主題性和新聞時效性,還結合了大量珍貴的背景資料,以小見大展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變遷,讓人看后深受鼓舞和振奮。 ? |
||||||
?
?

